脱贫攻坚“成色”足 乡村振兴“底色”亮

来源:阳泉市政府网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9-21 08:49

初秋时节,空气里弥漫着收获的味道,秋收的长卷正徐徐展开。平定县柏井镇南山村多乐沟的蜜桃种植基地里,一个个色泽艳丽、鲜嫩欲滴的蜜桃挂满枝头,微风吹动郁郁葱葱的桃叶,阵阵桃香不住地往人鼻子里钻。脱贫户熟练地采摘、装筐、搬运,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。

阳光铺洒在山间田野,盂县上社镇大独头村,“叮当、叮当”的铃铛声,给山村增添了美妙的声音。饲养员冯才明吆喝着号子,将一头头西门塔尔牛赶出牛舍。“过去,村里产业单一,忙活完地里的营生,我就在家里闲着。如今,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,我可闲不住。”冯才明笑着说。

9月的阳泉职业技术学院,书声琅琅。在教育扶贫资助下,李华笑着走进校园继续学业。在这里,李华不仅学费全免,每学期还能享受补助和奖励。

一张张笑脸的背后,是这些走出贫困的人们心里浓浓的幸福感,也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。今年以来,我市牵住动态监测“牛鼻子”,完善产业扶持“政策包”,强化脱贫保障“要素链”,通过打好“组合拳”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,继续书写群众增收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让脱贫攻坚“成色”足,乡村振兴“底色”亮。

强化监测严守防止返贫底线

对于平定县岔口乡秋林庄村王春贵一家来说,虽然已经脱贫,但对今后的日子心里还是没底。“俺和老伴都有疾病,大儿子有残疾,二儿子打零工,结婚后有了小孙孙,经济压力不小。”王春贵说。无独有偶,高新区庙堰村的脱贫户石计花也有同样的担心。她说,自己患有多种疾病,长期卧病在床,儿子智力有缺陷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工作,“脱贫后帮扶是不是断了线”。

脱了贫不代表没困难,有收入不代表没风险。我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综合运用网格化排查、部门筛查预警、数据信息比对、村民自主申报、乡村干部研判等形式,持续健全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。此外,全市设立乡镇监测点、村级监测点,对重点乡村脱贫人口收入进行每月跟踪监测、每季度分析研判。

2021年6月,通过动态监测,王春贵一家被识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。经过帮扶单位积极协调后,王春贵的大儿子被安排在村里的公益岗位工作,年收入1万多元,并享受残疾人补贴;二儿子在郊区打工,月工资2000多元。如今,王春贵一家已经退出监测。

石计花一家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心。帮扶单位帮助石计花申请“3+N”保险,减轻其看病住院的负担;帮助石计花的儿子在耐火厂找到合适的岗位,并申请了车间稳岗补贴。如今,石计花一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

精准识别,把对象找出来;精准帮扶,把措施定下来;规范退出,把过程严起来。严格把握全过程,才能守住防返贫底线。市农业农村局(市乡村振兴局)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,全市新纳入动态监测152户349人,落实帮扶措施2417条。

发展产业着力破解增收难题

产业兴则乡村兴。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,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。

9月,秋高气爽,正是出游的好时机。盂县梁家寨乡椿树底村骆驼道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。近年来,凭借“古村驿站”“晋商通途”的名号,依托“朋友圈”大汖度假村的旅游热度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,骆驼道建设星空酒店、开发柿子产业园、打造特色露营基地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摄影、访古、绘画、采风。“今年‘五一’假期,村里接待了游客1.5万人次。即将到来的‘十一’假期,游客估计也不少。”椿树底村村委会主任梁红印说。

同样吃上“旅游饭”的还有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。豆汤、凉拌野菜、糊嘟、油糕、煎饼、红稠饭……提起农家美食,咀子上村农家乐的饭菜绝对占有一席之地。近年来,依托知青大院、山楂采摘园、官印山等旅游资源,村民开办农家乐,让“远方的客人”留下来的同时,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。这几天,咀子上村抓紧时间推进民宿改造项目二期工程,争取国庆节前与游客“见面”。

深知产业的重要性,我市积极推进带农益农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壮大,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选树一批思路创新、勤劳肯干的致富典型,营造全社会重视、支持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。市农业农村局(市乡村振兴局)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,我市实施327个带农益农项目,覆盖全市76个脱贫村,通过脱贫户参与经营、收益分红等形式,促进脱贫人口增收。如今,盂县西烟镇种养产业、平定县东回镇药茶加工和杂粮种植产业、盂县梁家寨乡和郊区西南舁乡乡村旅游产业等初见成效。

稳定就业全力巩固脱贫成果

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,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。今年6月,市农业农村局(市乡村振兴局)认定22家市级帮扶主体。这些帮扶主体涉及富硒农业、种植、养殖、农产品精深加工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,可以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,让脱贫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,共享产业发展红利,实现“家门口”稳定增收。

每天早晨8点多,平定县扶贫产业园里的工人就陆续到岗,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“对年轻人,我们优先安排他们进车间、学技术;对老年人,安排他们到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岗位;针对腿脚不方便的人,我们送料上门、按件计酬,他们也能有收入。”提起多渠道带动搬迁脱贫劳动力增收,平定县扶贫产业园负责人、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利伟介绍,“从2019年投用到2022年底,产业园累计带动150多人就业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。同时,产业园承担着所有搬迁脱贫户的带贫任务,人均每年分红700多元。”

今年,平定县不少脱贫群众进行了“加油充电”——农产品短视频直播带货的现场教学让大家耳目一新。这是平定县组织的技能培训,培训对象是合作社带头人、种养大户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、乡村治理带头人。培训聚焦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,可以让大家学知识、增本领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今年,我市加强就业帮扶引导,突出休闲创意农业、场景销售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,组织开展各类培训,持续抓好脱贫群众务工就业。到6月底,今年全市实现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0772人,超额完成年度任务。随着技能人才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激励工作的全面推进,全市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、素质稳步提升、活力充分释放。
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,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、广度、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。下一步,我市将以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为目标,通过主体带、光伏助、消费帮、救助兜等举措,打造一批特色产业、依托一批龙头企业、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、受益一批脱贫群众,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。(张泉东)

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